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枣庄 > 百姓生活 > 正文

回族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发布日期:2016/11/24 4:14:57 浏览:1616

八年抗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族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回族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广泛开展民族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从而谱写了一曲回族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壮丽篇章。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族抗日斗争

冀中回民支队和渤海回民支队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两支重要抗日武装。冀中回民支队与马本斋的名字密不可分。马本斋,原名守清,河北献县人。早年入东北军,在东北讲武堂受训,后入张宗昌部历功累擢至团长。抗战爆发,他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教导队奋起抗击日本侵略。1938年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所部与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被任命为总队长。1939年奉中共中央军委令,改称“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冀中回民支队是一支让日寇闻风丧胆、战斗力极强的抗日队伍。从其成立到抗战胜利的6年中,他们转战于冀中平原、冀鲁边区和冀鲁豫地区,以及平汉、津浦铁路沿线,采用击战、地道战、破交战等战术,巧妙地打击和消灭日寇,历经大、小战斗870多次,消灭日伪军36700余人,攻克敌人碉堡、据点,破坏敌人铁路、桥梁数百处,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战功辉煌,受到中共冀中军区的表彰,成为回族人民武装抗日的一面旗帜。冀中军区为此通报各部队“向回支看齐”,并奖“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跨,拖不烂的铁军”之锦旗一面。中央军委也颁令嘉奖马本斋,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受到回民支队沉重打击的日军,对其也讳莫如深,日本《东亚圣战报》称:回民支队的动向,应引起我大东亚之皇军的注意,并应认真对付。”日伪军多次重兵围剿回民支队,均未能消灭这支抗日武装力量,遂恼羞成怒,将马本斋母亲逮捕。老人在敌人软硬兼施下宁死不屈,绝食而亡,其

民族气节和大义行为激励了许多中国人。1944年马本斋因病在山东莘县逝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均送以挽联,以示悼念。朱德总司令敬挽:“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渤海回民支队,也称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成立于1940年7月,是由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的几位回族共产党员负责组建,经边区党委批准,从津南抗日游击支队和沧县县大队抽调回族干部、战士组成。刘震寰任大队长,王连芳为政委。这是一支活动于敌占区,威震敌胆的抗日劲旅,他们根据平原地区的特点以及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化整为零,避敌锋芒,寻其弱点,打击敌人,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他们在5年抗日斗争中,队伍发展至2600余人,先后与敌作战百余次,攻克敌人据点40多个,歼灭日伪、汉奸2500余人,缴获长短枪2600余支,机枪几十挺,各种炮20多门,沉重打击了日寇,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族抗日武装尚有新四军五支队下属的江苏宜兴竹镇回民游击大队、冀鲁边军分区回民大队和鲁南军区领导下的枣庄回民游击队等。他们深入敌后,历经战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此外,闻名全国的铁道游击队回族政委张鸿仪,率部队在津浦线临枣线上,神出鬼没,出奇制胜,使日寇的铁路运输线多次陷入瘫痪。1945年张鸿仪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突围而英勇牺牲。山西代县人民自卫队队长、回族英雄金方昌,与燕北人民一起与日寇作顽强斗争,被捕后受尽百般折磨。野蛮的敌人挖出他的眼睛,他愤然蘸血在牢房墙上写下“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的豪迈诗句,最后慷慨就义。另有山东肥城县大队队长米英俊、冀中回民抗日先锋队总队长王文才、定远县二龙乡清真营指导员白云义等许许多多难以数计的回族人民,在神圣的抗日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国民党回族将士的抗日活动

日本法西斯的侵华行径,同样激起了国民党军中回族将士的抗日怒潮,他们纷纷开赴前线,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1938年4月,滇军中百余名回族官兵,在副旅长马继武、桂协华等回族将领的带领下,随60军军长卢汉,由云南开抵鲁南,参加台儿庄大战。马继武率183师542旅一下火车即投入敌我争夺台儿庄要隘的激烈战斗,全体官兵经7天血战,最后夺回台儿庄,给予侵华以来长驱直入、节节进逼的日寇精锐板垣、矶谷部以沉重打击,粉粹了敌人直取徐州的计划,大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战斗中,马继武在旅长阵亡的情况下,即刻整顿队伍、增补兵员,乘敌人进占立足未稳之际,率部猛攻,夺回火石埠阵地,为台儿庄大捷建立了功勋。是役,马继武部有130余名回族官兵壮烈牺牲。

抗战爆发后,以回族官兵为主的马鸿宾部81军和马鸿逵部骑兵师,也奉命开往绥西参加抗战。1939年7月,任绥西防守司令的马鸿宾指挥军队在乌拉脑包与日军展开激战,首战获胜。不久,马鸿宾又指挥参与了伊克昭盟之战和五原激战。战斗中,与傅作义部密切配合,以运动战与日军在沙漠中周旋,经一个多月十几次战斗,全部收复伊克昭盟东北大面滩地区,驻五原日伪军全部被歼,包头以西,黄河以南地区的日伪势力悉被扫清。马鸿宾及所率数千陇上回族健儿,为绥西地区的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马步芳即刻组成“骑兵暂编第一师”,由师长马彪率领东进抗日。骑一师由回、撒拉、东乡、保安、汉、藏等民族组成,共8000多人,其中回、东乡、撒拉等民族官兵占部队总人数的70以上。1938年4月,骑兵师奉调黄泛区的扶沟、鄢陵、西华等县,担负这一线的河防任务。不久,日军一中队及伪军千余人,侵入骑兵师防区,马彪立刻指挥两旅兵力三面围歼,乘敌不备,突然袭击,杀得日伪军昏头转向,最终全歼来犯之敌。骑兵师大获全胜的捷报传出,防区各县百姓纷纷箪食壶浆,犒劳慰问,并赠马彪“万民伞”,以示对抗日将士的崇敬之情。

1939年春,骑兵师又调驻周口至界首一带的黄泛区,防御淮阳一线日军。淮阳为苏、鲁、豫、皖地区日军侵占的主要据点之一,骑一师所驻河防,地处平汉线中段,关系华东、华中战略要地,因此,日军不惜调集重兵,增加防守,并做好随时出击骑一师之态势。骑一师进驻不久,即获淮阳日军空虚的消息,马秉忠率二旅立刻围攻淮阳城,经过激战,攻占了淮阳西关。日军退守淮阳内城,与二旅进行对抗。时日军由开封调集100辆卡车的援兵,配以大炮、坦克大举反扑。顷刻间,炮火密集,硝烟弥漫,敌军多次冲锋均被击退。战斗中,马秉忠始终身先士卒,在冲锋中中弹身亡。关键时刻,四团长马成翰接替指挥,继续与敌人浴血奋战。战斗正酣,师长马彪亲自督战,指令一旅旅长马元祥率部支援,并调轻骑兵迂回敌后突袭,致使日军腹背受击。在骑兵师将士的猛烈攻击下,日军阵脚大乱,防守崩溃,狼狈逃窜。

淮阳之战,马彪师消灭日军1000多人,俘虏20多人,而其部伤亡也达2000多人。

不久,骑一师又歼敌骑兵500余人,获战马数十匹,沉重打击了侵略者。日军恼羞成怒,又抽调重兵,配备先进武器,向骑一师宝塔一线的阵地实行强攻。马彪组织反攻,迂回冲杀,以血肉之躯与敌奋力拚搏。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力战不敌,骑一师主力迅速撤退,留百余名战士阻击敌人,他们背水一战,直至弹尽粮绝,不愿被俘受辱,乃全部投水自尽,显示了回族抗日壮士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骑一师几次重创日军,使敌人锐气顿挫。日军因此称骑一师为“马回子军”或“马胡子军”。1940年9月,骑兵师在皖北涡河北岸的龙岗镇,又炸毁敌坦克1辆,打死日军三四百人,从此,马回子军”的声威传遍敌战区,日军闻风丧胆。

在这场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中,骑一师共有3000多名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健儿为国捐躯,血染疆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

抗战中,回族高级将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长白崇禧积极参与制定淞沪作战计划,并亲临前线督战,后又参与制定徐州会战方案,成为台儿庄大捷的策划者之一。在其代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时,指挥领导了武汉保卫战,并亲自指挥桂南战役,率军与日寇激战四昼夜,收复昆仑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回族海军将领、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率中山舰全体将士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1938年6月,中山舰赶赴长江参加武汉保卫战,积极投入施放水雷、运输兵员及担当警戒等任务。10月24日,萨师俊奉命率中山舰封锁长江航道,以拦截逆流而上的日本舰艇。这时,大批日军飞机向中山舰发动猛攻,萨师俊沉着指挥,组织反击。但因敌机数量多,火力强,经轮番轰炸,中山舰多处起火,萨师俊双腿炸断,但他坚持不离舰艇,躺着继续指挥战斗,后中山舰遭敌机重创,萨师俊与全体将士同时遇难。1944年,桂林“中央军校回族大队”的学员,经短期训练后,即投入了著名的虎牢关战役,他们与众将士一起,共同阻击上万日寇的进攻,写下了回族军校学员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此外,榆关保卫战中血战到底、壮烈殉国的东北军营长安德馨,昔峰口战役率大刀队奋勇杀敌、负伤而亡的团长马光达,忻口会战中为国捐躯的少校营长杨玉林,使日军丢魂丧胆,在大湖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副团长郭志雄等无数的回族爱国英烈,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他们的英名将永远彪炳中华史册。

三、各地回民的民族救亡运动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一片抗日怒潮,各地回族人民积极投入、踊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或组织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参加战地工作队和服务团,支援前线将士的抗日斗争;或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发动回族群众投入抗日工作;或组织大量的外交活动,在亚非各国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北平地区回民率先组织起“北平回民抗敌守土后援会”,电告全国同胞“鉴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义,誓本牺牲到底精神,为我政府及二十九军后盾。”他们组织战地服务团、看护队、捐资队,给前线战士购买食品送衣送药,在平津地区汇成了一条民族抗日的洪流。在绥包地区,回族群众积极成立了“西北回民救国会”,自动捐资救国,转往前方将士。四川回族中的爱国志士也成立了“四川回民抗敌后援会”,1937年12月向各界发出通电表示,为争取抗战胜利,誓率全川回民枕戈待命”。同年12月30日,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中的回族妇女,从昆明出发,开赴前线,她们一路辗转跋涉,随军进行宣传、慰问和救护工作,对抗战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38年2月,全国回民抗日群众团体“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在重庆成立。协会的成立对发动、组织全国回民共同起来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协会向全国回胞发表的抗日救亡宣言中指出:“全国一致抗日之际,我教胞黍为中华国民,爱国怎肯行后人,趁此机会,若不团结奋起,以表现我回教之精神,保持我回教之荣誉,不特为人格之污,仰且为宗教之辱。”宣言一出,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两湖、云南、广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均相继成立回协分会。各地回族青年还成立了“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回教青年救国会”等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和募捐活动及战地服务工作。湖北回族爱国实业家陈经畲,办起难民救济所6处,接收战区难民,解决其吃住困难。上海的哈德成教长四处奔走,组织人力,先后成立浙江路回教难民收容所及太仓路清真寺第二难民收容所,积极为难民筹募粮食、被服及生活用品。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则发动全疆回族捐购飞机一架,支援抗战。

各地回族团体还利用报刊、杂志、书籍、通讯广播、电影戏剧、书法绘画、诗歌音乐、街头演说、张贴标语等方式,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真理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