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枣庄 > 下设单位 > 正文

“三联三化”让科技之花绽放沃野

发布日期:2020/10/21 11:18:30 浏览:983

来源时间为:2020-10-17

农业要腾飞,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山东立足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实施科技展翅行动,逐步探索出科技与农业融合的“三联三化”途径:推动科技联结农业、科研院所联结农村、科技专家联结农民,逐步实现农业智慧化、优质化、品牌化。“三联三化”带来了哪些新气象?科技如何插上飞入乡村的“翅膀”?请看记者发自一线的报道。

【基层说】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健:

农村科技人才缺口还比较大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伊始,我就加入了“助力乡村振兴联镇帮村技术服务队”,现在是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服务平度的队长。

这两年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尤其是在科技推广方面,为服务队提供了很多支持。而且,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是非常渴望的。从青岛全市来看,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化水平比过去提高不少,百姓对于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接受程度高,所以推广应用普遍,优良品种覆盖率也在逐年扩大。

但是我们在一线服务时也发现,虽然一些品种种植已颇具规模,但生产中病害防治、绿色生产、高质量生产方面仍需要大量科技支撑,基层的农业科技服务力量不足,人才振兴空间较大。

为更好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我认为,可进一步细化落实政策方案,形成长效机制来调动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可以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研人员定期到农业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有助于科技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同时从职称评定方面适当给予倾斜,在待遇提高和出行住宿方面给予补助,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把专业人员吸引到基层,改善人才缺乏现状。(□李媛报道)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宋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宋全胜:

希望引进更多农业新技术

我们村是个典型的山岭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全村150户共400多亩地,曾经亩均地收入不足千元。在村“两委”看来,距离富裕还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种地老龄化、管理模式老”“有地无人种、种地没钱赚”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

为此,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岚山区第一个由村民注册、村民所有的集体种植合作社,让村民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年底按具体经营收益进行分配。

2016年,合作社对流转的400多亩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种植。由村集体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现在村里基本实现了耕种收机械化,村民从传统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些年,合作社引进了不少农业新技术。其中,秸秆还田的推广,改善了土壤板结问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每亩可节约肥料15公斤,农作物的产量品质都有了显著提高。农业灌溉方面我们也全部使用了新型微喷技术,达到了旱涝保收的效果。我们还推广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花生的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草使用无人机打药,也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我希望将来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能引来更多的农业新技术,帮助合作社继续发展壮大。(□丁兆霞报道)

高唐县赵寨子镇北街村种植户张宪贵:

考虑对山药深加工“榨”出更多价值

这个月底,我们绿色佳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00多亩麻山药就能丰收啦。去年丰收挣了21.9万元,今年也不会低于这个数。

要说山药,我可是熟悉得不得了。2008年,我在朋友的建议下,从河北蠡县引进了麻山药,开始在自家8分地里试着种。当年产了近3000斤,销路也挺好,我就有了扩大规模的想法。

随着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多,我成立了合作社,想带着全村人一起种。哪知规模上来后,我们的管理却跟不上了。特别是那几年雨水大,山药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得病,有一年还差点儿绝产,我们也有点儿慌了神。幸亏在那时候,高唐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团队开始对我们定点帮扶。

应该在什么地方修排水沟,应该到什么时候浇水施肥,专家们盯在现场指导,亩均产量慢慢地稳定在了4000来斤,社员们也从中受了益。后来我们又听取了专家水肥一体化的建议,山药不但品相好了,而且产量也提高了,想要跟着我一起种山药的社员也增加到了42户。

不过,只单纯卖山药还是挣不多,所以我们也考虑对山药进一步深加工。目前县里也在帮忙联系高校和企业,我们也争取“榨”出山药的更多价值,让社员们挣更多钱。(□孙亚飞董哲报道)

菏泽市牡丹区高级农技师祁玉存:

继续助力农民成为“种地达人”

发展农业,就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提升农业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从这几年牡丹区的农业发展来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农民逐步认识到,用科技来武装农业,用技术来提升产值。

例如小麦种植,种子的二次包衣以及宽幅播种,这些都是原来农民不愿意、不想做的技术,通过技术的宣传推广,这两项技术推广的面积越来越大,农民群众能够切身感受到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带给他们的实惠效果,那就是不仅减少了管理成本,还提高了种植的效益和品质。其次是玉米种植方面,种肥同播技术的推广,也减少了群众二次追肥的劳动强度,无形中减轻了农民的种植负担。

通过运用新的科学技术,不仅缩短了作物的生长周期,还减少了投入成本,也让农业种植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单是这一点就凸显出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和提升作用。看到新技术带来的改变,农民也有了自觉了解、运用新农技术的意识。

作为一名农技师,下一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利用手机信息推送、广播宣传等形式和途径,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认知程度和应用实践能力,让农民真正成为掌握科学技术的“种地达人”。(□蒋鑫郜玉华报道)

【解难题】

如何激发农业科研人员服务“三农”动力,促使更多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能,我们坚持以“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为总基调,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全面推进八大领域综合改革,大力度破除束缚科研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到生产主战场上去实现人生价值,破解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改革创新考评制度,在全国科研单位率先出台了破除“四唯”十条意见,明确论文发表和授权专利一律不再奖励。长期扎根基层生产一线,服务“三农”,贡献突出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可直接竞聘专业技术四级及以上岗位。

改革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与农业龙头企业等共建了5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基本形成对全省主要优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覆盖的技术支撑体系,由我院青年科研专家担任院长,使他们真正能够扎根产区,根据当地产业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实实在在解决当地产业发展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改革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实施“三个突破”,在山东东中西部的招远市、费县、郓城三地打造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示范县,成立了农科专家工作室,工作组专家长期驻扎乡镇和部分村,并开通工作热线电话,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专家。

改革创新成果转化制度,制定出台了成果转化“1 7”政策办法,首创建设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首创建设了我省第一支农业科技成果技术经理人队伍,首次提出实行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机制,目的就是让更多优秀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出来,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赵君报道)

农业科技成果重在转化为生产力,当地如何将实验室里的科技创新更好地落实到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中?

利津县科技局局长董永生:利津县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中建立了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平台,以“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农科驿站”为模式的发展路子。

科技推广应用离不开农业园区示范。在利津县智联农创工场全面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大数据农业”软硬件系统,每个高温大棚都配备了环境传感器、补光灯、智能喷淋系统等智能设备,实现选种、种植、收获、销售等的全过程可视化智能信息采集管理。在这里,产业工人可以“零基础”,只需要按照标准工序进行蔬菜全流程标准化种植管理。

利津县双瀛水产农科驿站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设立科研基地,实施半滑舌鳎亲鱼繁殖、花鲈人工繁育等方面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建成1万立方米水体鲈鱼苗种繁育车间,打造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鲈鱼苗种繁育中心,年产鲈鱼苗种5000多万尾,年产值过亿元,可带动利津县及周边地区发展养殖水面10万多亩。

此外,利津县还积极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依托市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平台,探索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利津)黄河三角洲特色作物产业技术研究院、黄河口滩羊产业研究院,开展良种繁育、种植技术推广、粮食作物深加工等现代农业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优势,积极指导农科驿站建设,发挥农业先进技术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李明报道)

如何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使更多人成长为“土专家”“田秀才”?

高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杜立芝:我认为,要带动更多农民群众成为“土专家”“田秀才”,必须建立一个好平台,打造一支好团队,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的科技推广合力。2018年以来,高唐县成立了“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打造了一支“力量植于农村、情感融于农民、智慧献于农业”的县乡村三级服务团队。工作室的成立,很快形成了全县农业技术人才的“虹吸效应”。而加入到团队的成员也在互相学习,不断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团队创建至今,1000余名团队成员活跃在基层一线,推广农业新技术60多项次,引进作物新品种40多个,接待咨询群众2万多人次,增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近年来,我们通过热线电话,解决小农户和高龄农民遇到的生产难题;通过建立微信群,将县、镇(街道)和村庄并联在一起,及时传递农技信息和防治知识,通过视频解决农民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还在县电视台、电台开设农技专家播报栏目,根据农时节点录制专家授课,及时向农民传递农作物的种养技术。如遇广泛性的重大病虫害,我们则及时播报正确的防治和处理方法。

线上服务及时、面广,农业技术转化率高。而对很多农民来说,现场手把手教才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对于一些在线上解决不了的难题,而农民又特别迫切需求的,农业科技专家就要及时赶到现场,手把手地传授管理技术,开展线下服务。通过田间地头、大棚内的现场指导,以及农闲季节的县镇村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农民更加直观地学到急需的农业技术,培养更多农业科技人才,使科技惠农成果不断壮大,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孙亚飞赵永斌报道)

【看亮点】

枣庄市薛城区:蛋鸡有了“六星级”的家

□记者张环泽报道

本报枣庄讯10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辖区内的健袖农业示范园,六栋现代化生态养殖成鸡舍整齐划一,其中两栋“与众不同”。原来,企业新引进了两套世界领先的德国大荷兰人自动化先进喂养设备,让薛城蛋鸡拥有了一个“六星级”的家。

该企业斥资400余万元引进的全套自动化喂养设备,可以通过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排气和废物处理,实现自动供料、供水、收集鸡蛋。一栋产蛋舍只需一名员工,就可以管理5万只母鸡,同时鸡舍还开创性采用高压空气清理鸡舍粪便和饲料残渣,即时清洁鸡舍卫生,鸡的生产环境好了,产出的蛋也更加“绿色健康”。

薛城区立足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以“互联网 ”现代农业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依托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让农业借助科技的力量腾飞起来。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 山东省政府任免一批干部05-13

    来源时间为:2024-05-12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郭峰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试用期一年)。免去:李广的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职务……

  • 致敬白衣天使枣庄薛城开展系列活动庆祝国际护士节05-13

    来源时间为:2024-05-11·闪电新闻5月11日讯在第113个“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枣庄市薛城区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举行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

  • 枣庄市文旅局实施“文化润心05-10

    来源时间为:2022-12-1312月13日,枣庄市文旅局实施“文化润心·满意枣庄”创建工程持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市文化和旅游……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