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枣庄 > 旅游景点 > 正文

关注枣庄十二五系列报道

发布日期:2024/4/27 2:14:14 浏览:29

29日结束的中共枣庄市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从今天起,本网推出《关注枣庄十二五》系列,回顾十一五取得的成就,解读十二五规划,促进枣庄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2006—2010)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期货提前完成,2010年,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39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4.0,是2005年的2.2倍,总量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达3.5万元,人均约合52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76.7亿元,年均增长22.2,是2005年的2.7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5上升到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630亿元,年均增长19.5,是“十五”时期的3.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0亿元,年均增长17.8,是2005年的2.3倍。全市各项存款余额910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各项贷款余额730亿元,是2005年的2.8倍,截至2010年10月末,新增存款比达164.7,枣庄实现了由资金流出地向资金流入地的跨越式转变。

关注枣庄十二五2: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

枣庄大众网1月1日讯(记者张环泽报道)在十一五期间,枣庄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9.9:63.8:26.3调整为2010年的8.6:60.4:31.0,服务业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一产得到优化,二产得到加强,三产得到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20亿元,是2005年的2.7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2..3提高到21.5,以文化旅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日游活动成效明显,运河古城开城6个月接待120万人,成为山东旅游的新亮点。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规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1410万人次和83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1倍和3.7倍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预计2010年三产投资增幅是二产投资增幅的3倍多。

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5提高到5.5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稳步上升。

关注枣庄十二五3:门户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枣庄大众网1月2日讯(记者张环泽报道)枣庄在“十一五”期间,鲁南“门户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高水准、大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14。6亿元,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5.6%上升到49.2。其中,新城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

全市共实施棚改项目47个,拆迁413.6万平方米,涉及30770户;投资52.2亿元,实施集中连片建设改造村庄367个、住房7.12万户;投资17.7亿元,实施危房改造3.38万户。

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2.1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9倍。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的建设,打通了枣庄的出海通道;台儿庄复线船闸、枣庄港建成,运河枣庄段通航能力提升一倍,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航道标准;京沪高铁枣庄段建设实现“山东第一,全线最优;全市通车里程达到6896.6公里,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实现了新城到各区(市)间一级以上公路互连互通;改造农村公路2493.9公里,全市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枣庄模式”成为样板。

枣庄火车站实现动车组停靠,城市快速公交(BRT)建成运行,同城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枣庄正由单一的矿区厂区城市向功能完善的鲁南“门户城市”转变。

关注枣庄十二五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枣庄大众网1月5日讯(记者张环泽报道)枣庄十一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共有30个项目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网点布局不断优化,素质教育稳步推进。

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枣庄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枣庄职业学院创建成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勃勃生机,柳琴戏和“鲁班传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及社区、农村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明显成效,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20O5年的人均40元提高到120元,参合率达到了99.4%。2008年枣庄市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唯一的“全国健身秧歌城市。成功举办市七运会,在北京残奥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广州亚运会上获得皮划艇金牌一枚。

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更加团结。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科普、档案史志、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老龄、人防、地震、气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关注枣庄十二五5: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枣庄大众网1月6日讯(记者张环泽报道)枣庄十一五期间,改革开放加快推进。

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顺利完成市城市信用社改制,成功组建了市商业银行。组建鲁南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了投融资平台。全面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有效发挥了粮食市场调控主渠道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2O05年的51%提高至57%。完成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积极推行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会在我市召开,土地流转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集体林权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积极推进。组建市担保公司,在全国首创“钢结构资产抵押贷款”模式。

丰源煤电发行5亿元企业债券工作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实现了全市企业债券融资“零”的突破。坚持质量兴市,加强品牌建设,实现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零的突破。

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实行定点招商,扩大对外开放,全市外向型经济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在重大战略项目弓l进和提升开放水平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52个,其中过1O亿元的项目33个。累计到账外资8.54亿美元,年均增长18.5%,利用外资水平由2OO5年的全省末位上升到第十位。项目建设和外资利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2.6亿美元,年均增长16.5%,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关注枣庄十二五6:四因素铸就十一五辉煌

枣庄大众网1月5日讯(记者张环泽报道)

——用心把握,城市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及时捕捉政策信息,精心研究国家政策,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全力争取将枣庄列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2O09年3月2日,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城市转型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9]134号)和支持枣庄转型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2009]第52号)。国家和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转型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枣庄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市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凝聚智慧和力量,打响了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煤化工发展取得决定性胜利,文化旅游取得关键性胜利,城市建设拉开大幕,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住载体,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培植一批好项目的理念,扎实开展“项目年”活动,把项目建设作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惠及民生、城市转型的主要抓手、有效载体和重要支撑。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实施、项目主管单位协调管理、领导和部门帮包“三位一体”的重点项目管理制度,加大对项目的考核、督查力度,推进各级重点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共有亿元以上在建项目610个,总投资1920亿元,目前已竣工510个。2006年,枣庄过10亿元在建项目仅有4个,预计2010年可达33个,过10亿元的大项目数量,四年翻了三番多。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全方位、多渠道争取扩大内需资金、省调控资金,启动内需政策以来,共争取上级资金26亿元,其中内需资金是枣庄应争取的2.2倍,争取的工矿棚改资金占全省的88%。

——夯实基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推进枣庄长远发展,为城市转型“三大战役”提供重要支撑,全市积极推进总投资300亿元的“一城、一库、一电、两院、四条路”等九大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硬环境”不断改善;同时,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简化审批事项,组织行风评议,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成功引进了投资130亿元的新能凤凰能源项目,创造了山东省招商周期最短、招商成本最低、单体投资额最大的纪录;与联想控股签订了总投资180亿元的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项目战略协议,实现了我市煤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的重大跨越。引进韩国sK能源、东洋制铁,实现了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零”的突破。

——创新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牢固树立培植一批好项目、培养一批好干部、培育一种好风气“三个一”执政理念,营造风正气顺、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和谐氛围。抓好市政府全体成员(扩大)会议制度、信息工作制度、督查工作制度等“三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推进政府工作优质高效运转。大力推行阳光政务,把政府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围绕破解发展瓶颈,相继实施投融资体制、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交通运输体制、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林权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制创新,制订出台了城市规划审批、征地拆迂补偿安置、项目建设行政性收费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市场体制开始理顺、机制逐步完善、活力不断释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经济总量偏小、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工业重化比例偏高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增长方式较为粗放;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层次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关注枣庄十二五7:新征程机遇与挑战

枣庄大众网1月8日讯(记者张环泽报道)展望枣庄“十二五”,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快速拓展城市空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市经济结构将加快调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

尚佳的发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增长。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将再趋活跃,国际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将使有限的能源资源变得更加紧俏,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